首页 苏美团队 项目动态 新闻资讯 作品案例 联系我们
             
    • 1
    • 2
    • 3
    水利工程雕塑_治水人物雕塑

    千百年来在除水害兴水利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了大批著名的治水人物。为纪念这些治水人,后人为其撰书、塑像、刻画。  

     

    治水人物孙叔敖(春秋楚国人) 雕塑形式浮雕,石材雕刻↑ 

    孙叔敖,主持兴修了芍陂,即今天的安徽淮南寿县安丰塘。孙叔敖把淠河水和诸山水都引入人工湖中,水多时可以开闸放水,水少时可以关闸蓄水。不仅对防治这一带水灾起了积极作用,还灌溉了一百多万亩的农田,积极推动了楚国的经济发展。

    治水人物雕塑西门豹.jpg

    治水人物西门豹(战国魏国人)雕塑形式铸铜人物圆雕+石材雕刻↑

    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兴修水利,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治水人物雕塑郑国.jpg

    治水人物郑国(战国末韩国水工)雕塑形式铸铜人物圆雕/锻铜浮雕↑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刚即位,韩桓惠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计。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王计谋暴露,秦要杀郑国,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 ,为秦却建万世之功。秦王政认为郑国的话有理,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约花了十年,工程竣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
    郑国渠工程,西起仲山西麓谷口(今陕西泾阳西北王桥乡船头村西北),郑国在谷作石堰坝,抬高水位,拦截泾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渠的主干线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伸展,流经今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县,最后在蒲城县晋城村南注入洛河。干渠总长近300华里。沿途拦腰截断沿山河流,将冶水、清水、浊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在关中平原北部,泾、洛、渭之间构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使高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

    治水人物雕塑李冰父子.jpg

    治水人物李冰父子(战国时期秦国人) 雕塑形式铸铜人物圆雕/石材雕刻↑

    李冰任蜀郡太守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促进了巴蜀的“殷富” 。 李冰对巴蜀的贡献,最著名是治水。他的治水是全方位的,他凿离堆、打通宝瓶口,建鱼咀、飞沙堰、修百丈堤顺水,修了人字堤分水排沙,从根本上推进了成都平原的经济大发展。

    治水人物雕塑史禄.jpg

    治水人物史禄(秦朝)雕塑形式人物半身像,材质不详

    史禄构建的灵渠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式运河,能翻岭、爬坡,连接起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在水利建筑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史禄的姓氏不详,《史记》间接地记载了"监御史名禄"。监御史是官职。史志习惯称他为史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为统一南方百越各部,发动"秦攻百越之战",命尉屠睢率50万大军分5路进军百越。当部队进入湖南、广西交界地段时,陆路坎坷崎岖,水路湘漓又不连接,给部队行军作战、粮饷补给带来一系列困难。秦始皇遂"使监禄凿灵渠运粮",以使深入百越。
    可是,漓江水位高而湘江水位低,如何使北水翻坡,"北舟逾越"呢?在人类人工开凿运河史上还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
    根据当时的条件,史禄和他的同僚用目测、步测的方法来决定地势的高低,用铁锥铁钻来钻取石块,用锄铲来开凿渠道。经一次次地探索,一次次地目测,一次次地搬运,最终完成了这一构造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

    治水人物贾让(西汉) 

    贾让是西汉时期筹划治理黄河的代表人物。针对黄河河患频发,他提出了以“宽河行洪”思想为主的全面治理黄河的上、中、下三种不同对策。

    上策:主张不与水争地,这是针对当时黄河已成悬河的形势,提出人工改道,避高趋下的方案。他认为,实行这一方案,虽要付出重大代价,"败坏城郭、田庐、冢墓以万数",但是可以使"河定民安,千载无患"。 

    中策:是开渠引水,达到分洪、灌溉和发展航运等目的。他认为这一方案不能一劳永逸,但可兴利除害,能维持数百年。 

    下策:他又认为如果保守旧堤,年年修补,劳费无穷,是最下策。

    治水人物雕塑范仲淹.jpg

    治水人物范仲淹(北宋) 雕塑形式:石雕人物、黑色大理石底座

     范仲淹提出“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治水方针,并制定了一套奖励百姓、考核官员的制度长期实行。

    治水人物雕塑郭守敬.jpg

    治水人物郭守敬(元朝)雕塑形式铸铜人物圆雕

     郭守敬主持西夏治水,后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支撑了大都的兴盛。

    治水人物雕塑潘季训.jpg

     治水人物潘季训(明朝)雕塑形式人物石雕 

    潘季训四次出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总结前人对于黄河水沙关系的认识,提出了“束水攻沙”的治河方针,对后代治黄有重要影响. 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在于定性阐明了水流挟沙力的概念。他观察到在河流中泓处水深往往较大,而缓溜处往往较小,并认为这是由于流速较高的水流挟沙力大,河床被刷深,而流速较低的水流挟沙力小,河床被淤浅。于是他主张黄河下游不宜分流,决口也应及时堵塞。因为"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饱则夺河"。他提出,治理高含沙河流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堤防淤滩固堤缩窄河床断面,加大水流速度,逐步冲深河床。他把这一认识概括地表达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潘季训还认识到,清水挟沙力比浑水高,主张黄河下游应拒绝高含沙量的河流汇入,尽量引入清水河流,以提高河流的冲刷能力,这就是"蓄清刷黄"。"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阐明的水流挟沙力概念,与近代河流动力学原理一致。《河防一览》是潘季训治河理论的代表作。

    林则徐雕塑.jpg

    治水人物林则徐(清朝),雕塑形式石材雕刻 

    说到林则徐,首先想到的是虎门销烟,他是我们国家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其实,林则徐还是一位出色的治水专家,在其40年的仕宦生涯中,他十分重视水利事业,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从北方的海河到南方的珠江,从东南的太湖到西北的伊犁河都曾有他的治水足迹。

    林则徐雕像.jpg

     在林则徐到达新疆后,他带领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将坎儿井称为“林公井”。

    坎儿井雕塑.jpg

    雕塑形式不锈钢锻造+石材雕刻 

    公司地址

    江苏省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工业园

    联系方式

    TEL:025-86464691 13851875546
    E-mail:6429644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