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奥运雕塑作品集(部分) |
北京百件奥运雕塑作品集,用雕塑艺术的形式圆一个奥运之梦,表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人文奥运”理念的完美诠释。北京“百件奥运雕塑”是从24个国家数千件作品中最终选出的(国内54件,国外46件)。这些雕塑作品分别安放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63件)、奥林匹克森林公园(14件)、奥运场馆周边(3件)、朝阳公园(13件)、国家大剧院(4件)、梅兰芳大剧院(1件)等京城重要节点上。奥运雕塑有部分与体育和奥运并无关联,主要是考虑到奥运是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机遇,但不是目的。奥运在城市人们生活中只是一个阶段的重点,不是持续长久的内容,城市需要长期与之陪伴的艺术。 奥运雕塑之《圣火传递》 奥运雕塑之《圣火接力》,作者曾成钢,铸铜材质。雕塑长8.5米,宽2.4米,高7.4米。奥林匹克火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圣火接力》运用雕塑艺术的语言,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强烈的动是用古希腊运动员与现代运动员的造型,强调接力火种刹那间的动态,昭示着着奥运的精神火种,从古代到现代的传承。 奥运雕塑之《红色森林》,作者尼古拉•贝杜。以花岗岩为材料,用洗练敏锐的形面语言雕刻出生命的互助与友爱、坚强与优美。 奥运雕塑之《海风》坐落在鸟巢和水立方之间,作者是著名雕塑家章华。 奥运雕塑之《海螺》(又叫《回声》)在奥林匹克公园南门附近,作者是景育民,高度3米。雕塑以现代工业材料不锈钢与具有传统文化资源的仿青花瓷残片构成的“螺”型,表现了岁月河流所传递的遥远的回声,以及当代与传统相互构建的视觉空间,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获得心灵的慰藉。 奥运雕塑之《从雅典到北京》,以海神为原型,塑造了8个古希腊运动员铜像。雕塑陈列于鸟巢的三号沉厅,作者司徒安。 奥运雕塑之《东方欲晓》,作者唐尧。 奥运雕塑之《明眸皓腕》,作者易乐平,创作源自于晚清吴友如的画作,《明眸皓腕》,。贵族绅士的运动在中国女性的手中焕发出别样的情趣,体育是无国界的人类语言。 奥运雕塑之《三度空间的演变》,作者文楼,安放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心区。 奥运雕塑之《人塔》,作者乔纳森•博罗夫斯基。这件雕塑高达20米,由钢板剪影制作,表面色彩艳丽、喜庆,贴合奥运主题与气氛,这是作者对人类共同体及其所包含的建设性力量的信心。 奥运雕塑之《鸟图腾》,高度7.5米,作者迪娜•梅哈芙采用具像的艺术手法,鱼儿在地上行走,背上驮着鸟儿,它们的目光投向远方的山岗——这是生命的图腾,是关于土地与天空的梦想,是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奥运雕塑之《风之龙》,高度9米,作者乔巴•巴罗•哈德森。抽象的语汇塑造的一座纪念碑式的色彩斑斓的东方之龙。 奥运雕塑之《空间与界限》,作者约克•皮立•卡特。方与圆、聚与散、虚与实把秩序、动静、力度和能量表达得恰到好处。 奥运雕塑之《空间联系》,作者比雅特•克林穆勒,雕塑用一条S形曲线将圆环分为两个部分,表征出中国文化阴阳相荡,和谐圆满的价值理念。 奥运雕塑之《映日》,作者潘松。《映日》用抽象的墨迹挥写出中国的符号,巨大的环形架构起光明的意象。 奥运雕塑之《风中圣火》 ,作者黄蜂,掠过空间的飘扬弧面与虚实转换的运动员剪影,简洁地表达了奥运圣火的含义。 奥运雕塑之《生命方舟》,作者赵萌。镂空的方舟,有机的结构中承载着一份青铜的悠远与生命的坚韧。 奥运雕塑之《明皇贵妃马球图》,作者黄剑。作品是一组反映我国古代马球运动的大型群雕,表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联袂打马球的历史题材。雕塑造型生动写实、气势宏大开阔、技法精美细致,是一组在我国公共艺术作品中罕见的描绘古代体育运动的大型雕塑作品。正如诗云:“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连翩击蹴鞠,巧捷惟万端”。 奥运雕塑之《梦》,作者段海康。梦中的舒展,凝聚为生命永恒的瞬间。 奥运雕塑之《永恒的运转》,作者李象群。在铁饼的永恒旋转中让人体味人生追求的永无止境。 奥运雕塑之《踢毽子》,作者段一鸣。 奥运雕塑之《力拔千钧》,作者张琨。雕塑是对古老东方在当代的一种全新的理解与释读。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人物蹶张,蹶张力大无穷,能够把山一样巨大的弓箭拉起来,从而表达我们中华民族崛起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一种无限的张力,一种自强不息的气概。这也是作者想传递的奥运精神。 奥运雕塑之《彼岸》,作者汉克•维希。雕塑以一种北欧童话式的雕塑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历程的终极关怀。 奥运雕塑之《大荒西经》,作者钱斯华。朴拙浑厚的轮状造型,提示出洪荒初开太始时刻,以及乾坤激荡、生生不息的宇宙运动。 |
TEL:025-86464691 13851875546
E-mail:642964440@qq.com
Copyright © 2009-2010 南京苏美雕塑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6065号-1
友情链接:砂岩浮雕 导风筒 合肥汽车租赁公司 南京铸铜雕塑